星洲日報
3 家中國發展商進駐馬來西亞依斯干達特區投資卻遇上大馬政府打房政策,中國發展商們不約而同希望政府能回歸市場,不宜干涉太多,才能創造更多商機。
第二屆依斯干達特區研討會上,3 家中國發展商即綠地集團(大馬)總經理吳韶華、碧桂園(大馬)營銷總經理方俊甜及富力集團(大馬)副總經理陳義夫受邀出席,針對中國發展商前來新山投資所面對的問題提出看法。與會者包括馬來西亞產業仲介師協會柔州分會會長呂茳禾、Astaka Padu 公司經營戰略總監邱重銘及主持人陳再藩。
市場應回歸市場
吳韶華表示,本地華人傳承了中華文化的誠懇和勤勞,雖然可能在能力上還有加強的空間,但這也是可以互相學習的對象。他指出,政府的積極幫助,讓他們的發展較為順利,沒有受到太大的刁難。他也認為,危機和機會並存,好的產業是穩步踏實的發展,而且企業內部的紮實運作才能克服彎道,把危機變轉機;針對政府政策,他認為市場應回歸市場,政府不宜干涉太多,因為市場會自動調節。
精密盤算選中新山
方俊甜指出,該公司是經過精密的計算後,才決定走出海外,選擇新山作為該公司第一個海外發展項目。他說,該公司也了解到年輕人買房問題,政府也積極在發展可負擔房屋;在一些基礎建設如交通道路和機場等,不止對於房地產有益,也能促進城市發展。
中資喜歡靠海地段
呂茳禾補充,中國發展商推出的樓盤多是底層做商業單位,樓上則是住宅單位和步行街,並喜歡購買靠海地段,這與本地發展推出的樓盤有所不同。
「中國發展商前來新山發展具有策略性,這可從他們的銷售方式看出,如銷售人員經過培訓,不會讓顧客一個人看屋子,非常專業。」
外資最需協調溝通
陳義夫表示,外資公司最希望得到政府的協調和溝通,幫助外資處理一切公務過程,因為大馬與中國的國情不同,處理方式也不一樣。他說,該公司來到此地剛開始階段非常困難,過了幾個月總算是比較平坦,管理層也逐漸明白了我國政府部門的作法。他認為,政府在制定政策時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並告訴下層的公務員要如何執行,會讓政策實施更順利。
促依斯干達發展局 讓華裔加入集思廣益
新山中華公會會長拿督斯里鄭金財希望政府或依斯干達特區發展局能夠邀請新山華社如工商或教育界代表進入該局,從中給予建設性的意見,讓新山華社能夠與該特區同步發展。他說,政府在鼓勵外資進駐該特區時,應避免政治干預,外資才能良好的發展。「我也希望政府或依斯干達特區發展局能夠定期與華社進行對話,在集思廣益下協助特區更好的發展。」鄭金財今日在第二屆大馬依斯干達特區研討會上致詞時,如是指出。
當天出席者包括開幕人柔佛州務大臣拿督莫哈末卡立、大馬依斯干達特區發展局首席執行員拿督依斯邁和籌委會主席陳再藩。鄭金財指出,隨着政府在去年實行政策轉變,市場開始放緩並出現產業供過於求的現象,華社皆關注我國經濟未來的發展。他說,今日的研討會將圍繞在新山城市轉型計劃、大馬產業發展公會代表分析特區房產的現況及展望、馬新兩國政府政策對特區的衝擊及中國發展商進駐特區發展,對本地華社的影響等。
投資帶動周邊經濟 特區商機無限
依斯邁則表示,投資總額的意義在於一項企業投資所帶來的周邊潛能發展,比方說大馬依斯干達松林製片廠(Pinewood Studio)在特區設廠,吸引國外製作公司前來拍攝影片,需要的人才包括製片助理、化妝師、造型師、工匠及電工等,這些都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他說,該特區內的努沙再也及至達城的教育城,吸引了國內外的學生報讀,這也帶動了特區內的經濟市場,包括書店、飲食業和與年輕人有關的戶外戶內活動中心等。
「我只是舉例兩項領域所帶動的周邊經濟商機就那麼多,然而特區內發展領域多達 9 項,可見特區商機無限。」
依斯邁透露,中小型企業在該特區也扮演著重要角色,而該企業的意見對特區發展非常重要,因此依斯干達特區發展局也與大馬中小型企業公會合作,透過合作分享意見及資訊。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569之一號
客服專線:0800-505-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