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
在新山這座邊境城市,落腳此處的歐洲人不多,來自法國尼斯的多明尼克穆勒娶了一名本地華印混血兒,他辭去工作來到新山,開了一家法國餐廳,烹調道地的法國家鄉美食,自此定居,如今已有 15 年,早已將這裡視為家鄉。
現年 59 歲的多明尼克穆勒是一名法國廚師,與妻子席琳在新山順利花園經營法國餐廳,該餐廳在本地頗為有名。多明尼克原本是一名酒店籌備與規劃高階主管,經常遊走世界各地,協助籌備酒店、建設酒店、經營酒店,當生意上軌道後,再到其他地方繼續開拓新的酒店。多年來,他在英國倫敦、新加坡、中國哈爾濱、汶萊、菲律賓等國家生活過,每到一座城市,很快便投入生活與工作中,適應新環境。多明尼克在 1992 年到過砂拉越美里籌備酒店,1997 年到沙巴籌備酒店,曾多次在馬來西亞生活過一段時間。在沙巴的工作完成後,他續到汶萊發展。
汶萊認識大馬妻
在汶萊工作期間,他遇到了來自馬來西亞的華印混血兒席琳,她擁有一雙大眼睛和燦爛的笑容。當時席琳在新加坡一家公司上班,2 人相遇後墜入愛河。交往不久後,由於席琳的父親患有癌症,他便辭去工作來到新山負責照顧。他說,本身決定在新山落腳,曾接受過烹飪訓練並在多個國家擔任過廚師的他,決定開設一家法國餐廳,烹調道地的法國家鄉美食。
他在 1999 年開設了名為「Chez Papa」的法國餐廳,而「Chez Papa」即是「爸爸的家」。
「剛開始時,我負責烹煮,當時太太還在新加坡工作,下班後便到餐廳幫忙。後來,擁有酒店與餐廳管理文憑的太太辭職後加入,2 人一起打理餐廳。」多明尼克說,由於工作的關係,他經常到其他國家生活。因此,他在新山生活也沒有遇上太大的難題。
先學會「makan」
「我沒有特別鍾愛的本地食物,如果要說,我喜歡四川菜,但在本地很難找到四川菜。」他在落腳新山前,曾在馬來西亞多個地方生活過,身邊也有許多巫裔同事,自然學會一些簡單的馬來詞彙。「我學會的第一個馬來文單字是『makan』(吃),在哈爾濱生活時學會『啤酒』、『一個』等詞彙。」
他說,在本地生活多年,已從中學會一些簡單的馬來文,也能夠輕鬆到嘛嘛檔、小販中心等地方點餐,完全不是問題。雖然他不曾申請成為馬來西亞公民,但對他而言,馬來西亞就像他的家鄉。由於家人大部分都在法國,因此彼此都以電話聯絡,他有時間也會帶妻子回去尼斯。
熱愛潛水不怕到沙巴
多明尼克來自法國尼斯(Nice),是地中海沿岸法國南部港口城市,擁有深藍色海水和蔚藍的海岸。從小便是「海灘男孩」的他,最愛馬來西亞的藍天白雲和蔚藍海水。他在我國生活多年,閒暇時會與朋友聚餐,在家裡烹煮美食款待朋友。熱愛潛水的他,也會到海島度假,享受潛水的樂趣。他表示,從小在海邊長大,因此熱愛水上活動。曾在登嘉樓一家度假村生活過,每天都非常享受那裡的藍天和白雲,至今仍非常嚮往那樣的景色。
「10 餘年前,我會到迪沙魯游泳,當時那裡只有一家度假村,海邊非常漂亮清澈。但現在那裡的海水已非常骯髒,滿佈垃圾,已鮮少到那裡游泳了。」多明尼克說,他現在大都會到沙巴潛水,在那邊也結識了許多朋友。雖然近來沙巴頻傳出擄人案,無阻他前往當地。
「我不會感到害怕,因為如果要發生,還是會發生,無法阻止。如果害怕,很多地方都不能去了。」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569之一號
客服專線:0800-505-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