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國際貨幣組織(IMF)的估計,全球經濟成長率由於呈現緩漲,因此各國為要刺激經濟發展,恐怕還將維持低利環境,以便讓資金流通於市場、促進交易往來。這項消息對於在國際間置產人士無疑是有利的訊息,因為在低利的環境下,貸款將可維持較低成本,而且將會維持一段時日,因此短期內也將是不動產進場的好時機。倘若等到全面升息,不僅置產成本增加,不動產價格恐怕也將會逐漸攀升,消費者不妨趁此時做好資金的規劃與運用。
國際貨幣基金(IMF)7 日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全球經濟成長潛力在歷經金融危機後受重創,可能還要拖上幾年才能回復至 2008 年以前的水準,各國須想方設法刺激需求,暗示利率應會維持在低檔一段時間。
潛在成長(Potential growth)意指經濟在不受通膨速度衝擊的情況下能夠成長的速度,但較富裕國家的潛在成長在金融危機前已經減緩,主因是人口老化與科技創新減少。
IMF 報告指出,先進國家未來五年的潛在成長率將加速至平均每年 1.6%,高於 2008 年至 2014 年平均的 1.3%,不過仍遠低於 2001 年至 2007 年的 2.3%,因此要減少公共與民間負債變得更加困難。
IMF 表示,勞動年齡人口減少,資金成長疲軟,是潛在成長低於金融危機前的主因。
由於全球經濟決策者將齊聚在下周登場的 IMF 與世界銀行(World Bank)春季會議,這份報告可望為決策者如何提振經濟成長提供討論框架。
IMF 說,一旦經濟成長受到衝擊,先進國家可能會再次遭遇利率接近零的情況。其中,歐元區和日本因為需求疲弱,潛在成長動能可能比預期更差。
IMF 預定下周正式公布「全球經濟展望」報告。
新興市場方面,2008 年至 2014 年的每年潛在成長率也下滑至 6.5%,足足比金融海嘯之前短少 2 個百分點,而且未來五年可能進一步降到 5.2%,原因包括人口老化、結構性障礙抑制資本成長,而且生產力減弱。
IMF 預估,中國的潛在成長率將進一步下滑,因為中國正由投資導向轉為消費導向經濟體。
IMF 敦促富裕國家必須支持需求與投資,包括提供更多資金用在研發與基礎建設上。新興經濟體也應該增加基礎建設支出、解除過多的管制,同時提升教育水準。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569之一號
預約專線:0800-505-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