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浪網
經濟日報訊 記者鍾華林報導:在四川成都高新區西部園區,成都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的第六代生產線項目現場如火如荼,數千名工人正加緊施工。公司負責人介紹說,該項目總投資220億元,是全球最新型半導體顯示器生產線。項目生產的下一代半導體顯示產品從設計開發、試驗製作到客戶認證,全部來自於自主創新的專利技術和產業標準,具有全球領先水平,將廣泛應用於高端手機以及新一代穿戴顯示系統。
在成都金堂成阿工業園區,成都易態科技有限公司投資2億元的新項目也正緊鑼密鼓建設之中,以確保今年6月正式投產。此前他們投放市場的一種叫「易態膜」的產品及膜過濾技術,首次解決了高溫氣體和強腐蝕性液體過濾難題,能有效控制霧霾污染,已廣泛應用於高溫黃磷爐氣凈化回收、鐵合金高溫凈化回收、除塵脫硫等生產環節,將有效推進石油化工、生物醫藥、鋼鐵冶鍊等產業改變生產方式,實現產業升級。
上述兩個項目雖然體量相差很大,但技術水平均處於各自行業高端,分別是成都正在大力推進的信息、節能環保裝備產業的典型代表。「十二五」期間,成都市瞄準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高端,找准市場需求,從生產端入手,走出了一條產業優化升級的新路子。
去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6%,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
經過幾年的積累,去年,成都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發展開始全面開花。在新興產業方面,成都著力推動的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C919機頭、AG600機頭、首架國產支線客機ARJ21等實現交付,並圍繞頁岩氣、節能環保裝備、信息安全、航空與燃機、新能源汽車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制定了促進發展的專項政策。
同時,成都致力於優化提升傳統產業,按照差異化發展思路,突出發展電子信息、汽車等重點優勢產業,大力推動技術進步,支持企業在技術研發、設備更新、工藝優化、效率提升等方面加大投入,全年支持企業技術創新項目251項。目前,成都產業培育成效明顯,形成了電子信息、汽車、機械和食品等4個千億元產業集群和成都高新區、成都經開區兩個千億元園區,其中,成都高新區工業總產值去年達3085億元,成為四川首個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的工業園區,規模在全國國家級高新區中位居前列。
據統計,2015年,成都市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2%,主要體現科技和創新貢獻的全要素生產率上升到35%左右,成為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被評為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7500億元以上。
與此同時,在淘汰落後產能上成都也絲毫沒有鬆懈,對高能耗、高污染產業,通過技術改造、關停調遷等措施,加大淘汰力度,全年淘汰落後產能50戶,完成印染行業結構調整12戶,完成155家企業194台燃煤鍋爐淘汰和清潔能源改造,全市整體退出鋼鐵長流程冶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