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成都商報電子版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其中,關於“共享發展”,做了這樣的論述。

  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提出,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過程中,要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著力建設健康成都、幸福蓉城。為了使全市人民在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成都在生態、教育、養老等老百姓最關心的民生問題上已經部署“時間表”和“路線圖”。記者近日從相關部門獲悉,今年成都將完成建設72個社區養老院,全市擴建、新建公辦幼兒園今年將達到473所。

  生態福祉:出門500米有望見公園

  今年以來,“成都藍”屢屢在網絡中刷屏,“開門見山”、藍天白雲、絢麗晚霞這些盛景也直接給成都的生態文明建設打出了優良的分數。今年以來,成都用一連串組合拳,打響了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前8月,成都中心城區達標天數達到了147天,PM10、PM2.5分別下降14.3%、13.6%。而為了進一步防治霧霾,成都更是立下了到“2020年,空氣質量明顯提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中有升,佔比力爭達70%,全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小於50微克/立方米”的目標,讓每位市民可以大口呼吸新鮮空氣。

  除了留住“成都藍”,成都還將進一步擴大“蓉城綠”。2010年,成都尚無濕地公園的概念。如今,成都已有了31個濕地公園,其中2個為國家級濕地公園。成都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待'六湖八濕地'全面建成後,成都水系面積比將由7%提升到21%”。

  已經出爐並開始實施的《成都市綠地系統規劃(2013-2020)》顯示,2020年,成都綠地系統建設將達到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綠化指標標準,實現城市綠化覆蓋率45%、綠地率40%、人均公園綠地15平方米的目標。為方便中心城區居民就近遊園,成都還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規劃了佈局相對均衡合理的居住區公園、小區遊園等公園綠地。屆時,市民將享有更多“窗含西嶺千秋雪”“濯錦清江万裡流”的生態福祉。

  老有所養:未來3年將建200個社區養老院

  昨日下午,在玉林北路社區朗力養老中心內,院子里三三兩兩的老人或聊天或下棋,自得其樂。自開業以來,這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一直呈滿員狀態,同時還有周邊幾十位住家老人,享受其提供的各種上門服務。

  在1217萬成都戶籍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59萬人,每百名成都人中,60歲以上的老人約有21人。如何正確應對和有效解決高齡化快速增長和養老服務需求大量增加?事關成都數百萬老年人家庭的民生福祉。為此,成都市首次以地方立法的方式,出台並實施了《成都市養老服務促進條例》,旨在解決養老服務產業“融資難”“用地難”“用人難”“運營難”等問題。

  在居家養老服務部分中,還出現了一個具有“成都特色”的規定——提供老年助餐服務:“區(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因地制宜規劃並設置老年食堂和助餐點,確保老年助餐服務覆蓋所有社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選擇符合條件的社會餐飲企業為居家生活的高齡、失能及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就餐、送餐服務。”

  老人們喜愛的社區養老院也將越來越多。《成都市社區養老院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6年-2018年)》顯示,未來3年成都將建設社區養老院200個,實現社區養老院在中心城區街道、區(市)縣政府駐地鎮、“十三五”規劃的小城市全面覆蓋。其中,今年將完成72個建設任務。此外,成都今年將建成社區日間照料中心666個。

  此外,成都還將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城市,試點“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並有望在年內搭建起“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框架,為全國探索經驗。

  教育共享:

  年底前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4萬個

  孩子的教育問題事關千家萬戶,為了縮短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校際之間的差異,成都從2003年就開始長期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並且投入逐年增多。

  今年,就有一大批新建、改擴建學校項目啟動,滿足老百姓對教育資源的需求,享受更多教育實惠,為解決市民“入園難入園貴”難題,成都市教育局製定了“到2016年底,全市擴建、新建公辦幼兒園473所,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4萬個”的目標。

  與此同時,成華區今年啟動46個教育建設項目,將竣工建成小學4所,新增小學學位4050個。金牛區也擬投資8.9億,啟動21個新建、改擴建學校項目,將新增校舍面積約24萬平方米,新增教學班382個,新增學位15450個。在已經開工的下半年重點建設項目中,武侯區計劃投資約9.8億元,新建6所學校,包括百草園中學、來鳳三路小學、晉吉東一街幼兒園等中小學和幼兒園,屆時將新增近8000個學位。

  在成都,幾個學校可以共享一名優秀教師,這些老師能在多所學校間“穿梭”上課,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未來還將有一種智慧教育體系幫助民族地區、農村學校共享優質教育資源。記者了解到,成都將探索開設“成都數字學校-優質學校專區”,實現音樂、體育、美術優質教育資源雙向共享,在幫助民族地區、農村學校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的同時,將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音樂、美術、體育教育教學資源傳送到城市學校,豐富課程資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eby 的頭像
    Feby

    Feby 小日記`❤

    Fe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