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股吧

近期召開的成都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提出,成都要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重大歷史機遇,以建設自貿區和實施“蓉歐+”戰略為抓手,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

這讓成都市物流辦主任陳仲維既感責任重大,也對“蓉歐+”戰略的效應充滿期待。

陳仲維透露,9月下旬有望開行成都至俄羅斯的中歐班列蓉歐快鐵(下稱“蓉歐快鐵”)。加上9月6日已開通的成都至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班列,蓉歐快鐵的北線、南線通道就此打通。聚合原有班線基礎,成都將與整個泛歐,包括歐洲、中亞、西亞、南亞連為一體。

按陳仲維所說,今年成都將開行400列蓉歐快鐵,明年將達到1000列,到2020年預計達到3000列以上。不久的將來,內陸城市成都將成為國際鐵路“第一港”。

藉此,成都將加快打造成為國際區域物流中心、國家向西向南開放門戶城市,以建設大通路推動大開放,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

上車,去歐洲!

蓉歐快鐵從成都出發,橫跨歐亞大陸近萬公里,抵達波蘭第二大城市羅茲。多次提速後,其全程10天,在中歐班列中運行時間最短最穩定。

一同變化的是列車上的“乘客”。它們包括平板電腦、機械設備、汽車零部件等。而更多的“乘客”正競相搭上這趟列車,分享紅利。

紅利是顯而易見的。以TCL為例。截至今年6月底,TCL已有1000餘標箱貨物搭乘蓉歐快鐵。其將在3年內向成都轉移近10億美元外貿產能,促成轉移80萬台對歐出口電視機到成都生產。

同為家電企業的格力集團也是這份“乘客”名單的重要一員。今年5月底,格力集團與成都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投資智能裝備、家用電器等領域,後又在8月20日追加投資100億元,用於建設鈦酸鋰電池、新能源汽車等生產基地。

成都的戰略地位和市場輻射能力,以及“蓉歐+”戰略是彼時格力集團表露的“上車”理由。其董事長董明珠表示,格力將在成都佈局更多核心競爭力強、市場前景好的項目,積極參與成都“蓉歐+”戰略,開展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出口加工業務。

這份不斷加長的名單上,不止有格力。今年5月25日,DHL全球貨運與成都市口岸物流辦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加強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合作,共同打造成都國際物流樞紐等。

其後一天,聯想與成都市口岸物流辦簽署《中歐物流通道合作備忘錄》。未來,蓉歐快鐵將有望開通聯想專列。

神龍汽車、一汽大眾、戴爾、飛利浦……蓉歐快鐵的“乘客”名單正不斷加長。

作為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吳萍的感觸或可作為諸多企業瞄準這趟財富列車的部分心聲:“蓉歐快鐵是一張王牌,促進成都這個城市形成樞紐中心,從而形成產業聚集效應。”

截至今年8月,蓉歐快鐵已實現“天天有班列”目標,累計發送集裝箱19518標箱。歐洲的站點已由波蘭一個城市點位增至德國紐倫堡、荷蘭蒂爾堡等多個,輻射歐洲絕大部分地區。

合作企業的迅速擴容,使得成都將今年蓉歐快鐵全年開行數量調增至400列。按規劃,到2020年,開行數量將超過3000列。藉此,成都將構建以成都到羅茲的蓉歐快鐵線路為主通道、以成都為跨境貨物集散中心的“一主多輔、多點直達”的“蓉歐+”跨境班列體系,並實現面向省內、國內、國際“三個市場”的“一線兩核多點”網絡攬貨、多點合作格局。

同時,為提升競爭力,蓉歐快鐵推行梯度運價的價格策略,完善梯度定價機制,保證大客戶享有最優惠價格等舉措。

可以想見的是,日日不息行進的蓉歐快鐵上,正出現更多的“成都造”電子產品、服裝,更多的“歐洲造”食品、整車。

蓉歐+的“新思維”

成都市經信委主任施躍華髮現,最近不少企業來找成都談合作,就因為成都“蓉歐+”這一條件。為此,成都專門在青白江(蓉歐快鐵始發地)開闢了一個20多平方公里的園區,有針對性地提供給因“蓉歐+”而形成的一些新興產業。

施躍華認為,這些“蓉歐+”帶給成都“一下就看得見的機遇”,是成都堅定不移地抓“蓉歐+”的原因之一。

而更為深層和重要的緣由,在於作為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點,成都加速融入這兩大戰略,加快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既是成都服務國家戰略、四川發展的應盡職責,也是推動成都跨越發展的重要支撐。

事實上,融入過程中,成都具備了由內陸城市轉型為國際化口岸城市,由地理盆地突破為經濟高地的潛力,能夠實現重大轉型。

具體到“蓉歐+”戰略來看,成都市物流辦主任陳仲維認為,蓉歐快鐵與國內其他中歐班列有所不同。他解釋稱,“蓉歐+”背後有一系列的規劃,包括貿易、金融和產業,具體到物流,就是“+通道”,而且兩頭都要“+”,要實現連接汎亞與歐洲的目標,兩邊都要實現互聯互通:國內端連接汎亞,國際端覆蓋歐洲。

“蓉歐+”戰略下,成都要織密的不僅是國內物流網絡,還有國際物流集散網絡。國內端的上海、深圳、廣州、南寧等十多個沿海沿邊沿江節點城市,已被成都“圈定”合作。國際端的庫特諾(羅茲)、紐倫堡、鹿特丹、安特衛普、巴黎、馬德里等十個重要節點城市,將被投資建設運營海外倉(配送中心)。

同時,成都還將加快班列公司海外辦事處(歐洲分公司)建設,推動在法蘭克福、阿姆斯特丹等10處以上的地點設立海外辦事處。

其實,蓉歐快鐵也已不是單一主線。在最新的“蓉歐+”戰略核心部分規劃中,蓉歐快鐵呈三條幹線分佈,中線:成都至羅茲(庫特諾),是中歐貨物的核心運輸通道,直接深入亞歐腹地,覆蓋中西歐及南歐等地區;北線:成都至俄羅斯,覆蓋獨聯體及其他東歐國家;南線:目前中亞班列的自然延伸,近期通過阿拉木圖覆蓋中亞地區,遠期通過伊斯坦布爾覆蓋西亞及南歐,並通過巴基斯坦延伸至南亞。

“一帶一路”的重要角色

作為成都市外商投資協會秘書長,袁晰與國外的政府部門、機構和企業打交道較多。三四年前,他要花費很大力氣向他們介紹成都,“但這兩年有了很大不同”,他把原因歸結於向西開放和“一帶一路”戰略。“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不斷擴大成都的影響力,吸引更多企業落地。成都市外商投資協會的不少會員比如戴爾,從去年開始,即已開始佈局如何借助“一帶一路”把產品賣到沿線國家。

陳仲維感嘆,“一帶一路”給成都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在新的陸權時代,如果成都失掉這個機遇,可能就難以彌補了。“蓉歐+”戰略自然使成都緊緊抓住了“一帶一路”的重大機遇。

蓉歐快鐵打通向西通道,使得成都已由曾經的長江經濟帶末梢,“掉頭”成為開放前沿。而與國內多個城市的貨運聯網,也就是先將貨物集裝箱運至成都,再由成都統一調度發往羅茲等地,彼此互惠,讓成都由過去的鐵路末梢轉變為連接中歐甚至亞歐的“貨運樞紐”。

另有分析指出,蓉歐快鐵為成都乃至中國西部地區通往歐洲大地架起了陸上貨運大通道,為成都建設面向歐洲市場的出口生產基地和歐洲產品貿易集散中心提供了物流平台支撐;其開行將從根本上打破西部地區發展外向型經濟必須依賴港口的老路,變西部內陸地理劣勢為出口歐洲前沿主陣地優勢。

終不再囿於一隅,“內陸城市”成都逐漸轉型為“國際內陸型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陳仲維說,成都的未來,將是一個連接汎亞與歐洲的樞紐或者橋頭堡。成都正在加快打造國際物流、國際產能合作、國際貿易協同發展的開放型經濟高地。

他透露,未來十年內,成都國際鐵路港將通過兩個階段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國際鐵路港,將進一步發揮國際鐵路港五大核心功能,按照“多式集合、智能現代、便捷高效”的發展路徑,將成都建成國內的國際鐵路“第一港”。

在這個版圖上,成都成為聯通汎亞、輻射全歐的“一帶一路”大走廊,進而加速帶動產業升級。今年5月,在絲路成都“蓉歐+”企業交流會上,哈薩克斯坦輕工協會會長胡多娃表示,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強,而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點,成都是面向歐洲開放的橋頭堡,“我們對成都很有興趣。”未來可期的是,更多的企業、產業將不斷匯聚成都。蓉歐快鐵等各個中歐班列使得亞歐各國在交通、貿易、投資、文化等方面互聯互通,助推我國西部地區、長三角、珠三角與亞歐大陸橋國家,在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中更縱深發展,並銜接而成亞歐經濟新版圖。

 

近期召開的成都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要求進一步提升和拓展“蓉歐+”戰略,核心是構建“兩港三網”,打造成都國際空港和國際鐵路港,拓展國際國內陸上物流網、空中物流網和空中人流網,帶動貿易發展、服務業提升、產業聚集和國際產能合作。以大通路推動大開放。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副理事長肖金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成都腹地廣闊、眾星捧月、人口眾多、可開發空間大,“只要發揮好自身優勢,與腹地城市協調並進,就會在'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上扮演更重要角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e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