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米其林美食指南(Le Guide Rouge) 今年首次登陸新加坡,今晚8點在聖淘沙公佈摘星名單,共22家餐廳榮獲一星,6家餐廳拿下2星,一如預料,「最會摘星的世紀名廚」Joël Robuchon成為唯一獲得3星殊榮餐廳,他在新加坡的兩間餐廳合計拿下5顆星,台灣名廚江振誠的開設Restaurant Andre拿下2星。
米其林指南國際部主任邁克爾‧埃利斯(Michael Ellis)表示,新加坡飲食受中國、馬來西亞、印尼文化影響,美食種類多元,兼容並蓄,這也是繼2008年東京版、2009年香港及澳門版後,米其林再度前進又一亞洲城市。
Joël Robuchon在新加坡的兩間餐廳分別為L'atelier singapore de Joël Robuchon與Joël Robuchon reataurant,前者屬於創新概念餐廳,拿到米其林2星肯定,後者位於聖淘沙名勝世界,成為唯一脫穎的3星餐廳,以經典法式菜餚搭配全球1000餘款藏酒。
台灣名廚江振誠2011年在新加坡開設Restaurant Andre,甫榮獲2016年版全球50大最佳餐廳第32名肯定,所提出的八角哲學,含括鹽(salt)、質(texture)、憶(memory)、純粹(pure)、風土(terroir)、南法(south)、工藝(artisan)及獨特(unique)等元素,讓料理回歸初心,提升飲食文化層次,獲得米其林2星。
江振誠表示,6年來自己與團隊都非常努力,今天才能站上頒獎舞台,他不忘感謝團隊付出,強調替新加坡感到驕傲。
榮獲米其林2星餐廳另有Les Amis,其行政主廚Mr. Sebastien Lepinoy曾師承Joël Robuchon,其法式料理融入日式料理元素,主廚料理愛用魚子醬,曾入選亞洲最好餐廳Top 50中排名第14名。
坐落在國家美術館內的Odette法式餐廳,亦獲得米其林2星,餐廳命名來自主廚 Julien Royer 的祖母,融合古典與現代的室內空間,由倫敦知名室內設計公司 Universal Design Studio與新加坡藝術家 Dawn Ng 聯手打造。Julien擅長將食材本身的特性延展出來,深刻了解食材、土地和季節間的關係,讓食客從純淨食材中發現驚喜。
事實上,米其林14日已率先公布超值餐廳(Bib Gourmand)名單,34家上榜餐廳中,超過半數屬於巷弄美食,其中4家位於廈門街熟食中心(Amoy Street Food Centre),包括和記肉粽及A Noodle Story等,其他包括麥士威熟食中心的天天海南雞飯、大巴窯青山菜頭粿、芳林熟食中心結霜橋三輪車叻沙等,不少美食饕客絲毫不介意深入小販攤或熟食中心,大啖庶民美食。
值得一提的是,米其林美食指南勢力龐大,曾有美食家探討,星級評鑑是否會壓縮年輕小吃或在地美食的發展可能性,但今年新加坡米其林不乏吊橋頭大華豬肉粿條麵等在地特色美食摘星,並非全是歐陸美食天下。
呼聲極高的日籍澳洲廚師和久田哲也的Waku Ghin餐廳,獲得米其林1星,餐廳坐落在奢華金沙酒店,菜色風格融合日系脈絡與歐陸飲食文化特質,招牌料理包括醃漬牡丹蝦搭配海膽和魚子醬、牛配芥末與柑橘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