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浪新聞中心

3月5日,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加入了一個新詞「新經濟」。「當前(『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正處於這樣一個關鍵時期,必須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要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成長。」總理提出。

什麼是新經濟?總理此前曾作詳解:「新經濟」裏面製造業和服務業常常是混在一塊的,設計製造營銷一條龍。「要讓政策向新動能、新產業、新業態等傾斜,大力發展『新經濟』」。總理近日還表示,眾創空間進一步打破了專業界限,以及工業和服務業等傳統劃分界限,促進了分享經濟和共享經濟,其中孕育著「新經濟」樣態。

眼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推進,新動能的出現對穩就業、促升級發揮了突出作用,正在推動經濟社會發生深刻改革。而在「雙創」的實踐中已有一些心得的成都,正不遺餘力地持續推動創新驅動孕育「新經濟」樣態。據了解,2015年成都經濟社會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801.2億元,在萬億元台階上保持了7.9%的增速,總量居全國省會城市第3位、副省級城市第4位。

上個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在聽取2015年大督查第三批核查問責和督查表揚情況彙報時,對成都市「雙創」工作給予督查表揚,並將給予相應激勵措施。

創新引領 ★

作為我國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成都高校資源豐富,科研實力雄厚。為打通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通道,成都建立「環高校知識經濟圈」,出台《促進國內外高校院所在蓉協同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勵在蓉高校開展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管理改革,支持成果發明人開展成果轉化實施,賦予創新者更大自主支配權。這進一步激發了科技人才的創新創業熱情。

2016年伊始,一場具有國際范兒的創業導師聯盟會在「菁蓉鎮」的光谷咖啡舉行,加之同日舉行的菁蓉匯,標誌著「創業天府·菁蓉匯」正式進入了第二季。「如果說2015年初啟動的第一季連『服裝』『道具』都還沒完全準備好就上台,那麼該怎麼把第二季演好」正是當晚「蓉漂茶敘」探討的內容之一。

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的光谷咖啡CEO李儒雄當天忙壞了,他從早到晚馬不停蹄地參加了三場活動。而這基本上已是李儒雄的常態——光谷咖啡2016年預計舉行8場與創新創業相關的大型活動。

這並不只是李儒雄和光谷咖啡的常態,如此頻繁地成為創業大咖、「蓉漂」聚集之地,也是成都這座城市的常態。2015年,成都在創新創業上作了很大努力,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新添引擎之一,併為此制定實施了「創業天府」行動計劃。

成都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核心戰略、作為推動城市轉型的核心動力。實際上,在手握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自主創新示範區、天府新區成都科學城等一手好牌的情況下,成都確實有必要審慎思考,如何進一步激活創新創業資源、集聚創新創業要素。

在多位創投界人士看來,成都的「雙創」聲勢已大幅攀升,甚至業界還提出了「北有中關村,南有菁蓉鎮」的設想,足見社會各方對成都的期待。

眼下,成都創新驅動發展的局面初步形成,「雙創」成果逐步顯現。2015年,成都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24.9萬戶,新增註冊資本總額6545.9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7%和103%;新增科技型市場主體11032家;新增A股上市企業10家,創業板上市企業9家,新三板掛牌企業69家;高新技術企業1758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7353.7億元;專利申請量77538件,同比增長19.34%,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29791件,同比增長34.83%,申請量均居同類城市第二位。

2015年11月,成都舉辦全國首個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以下簡稱創交會),30多個國家、150餘家投資機構參與並形成《全球創新創業成都共識》,並將努力把創交會打造為「國際化、國家級、成都牌、永久性」的全球創新創業年度盛會。

成都在創新創業領域所作的努力,也得到多方認可。2015年8月,《財富》雜誌將成都列入「2015年中國十大創業城市」。7月,阿里研究院等機構聯合發佈報告,提出「中國矽谷」將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和成都六大創新創業城市。5月,清科集團發佈報告,稱國內創新創業已形成北京、上海、深圳加武漢、成都「3+2」格局。

★ 核心動力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2015年,發展新動能加快成長。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推進,互聯網與各行業加速融合,新型產業快速增長。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全年新登記註冊企業增長21.6%,平均每天新增1.2萬戶。新動能對穩就業、促升級發揮了突出作用,正在推動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革。」李克強表示。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一個五年階段的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則包括了強化創新引領作用,為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正身體力行地實踐對此的理解。按照規劃,在2016年,成都將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增強城市發展動力和核心競爭力。

今年起,西南交通大學的職務發明人可以增加一個新的身份:共同專利權人。3月8日,記者從西南交通大學獲悉,該校出台新規,高校與職務發明人可按「三七開」的比例共同申請專利,也可按同樣的比例分割西南交大持有的職務發明專利。這是成都市「牽手」西南交大,在高校科技成果「三權(所有權、處置權、收益權)」改革方面邁出的關鍵一步。

事實上,2014年8月,成都就推出了「成都十條」,為「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提供政策支持。

「西南交大出台的所有權改革新政,是成都市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進程中的又一突破。」成都市科技局負責人介紹,今年2月,國務院出台重磅舉措,明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原則上不需審批或備案,也為這一新政掃清了制度障礙。

與此同時,成都也已啟動創新型城市建設2016年度計劃。其總體要求和目標是圍繞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目標,以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為統領,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科學城、創業天府行動計劃為主要抓手,推動落實創新型建設「十大工程」,力爭2016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增長15%以上,新增科技型企業1萬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過8000億元以上,新增創新創業載體面積100萬平方米以上,舉辦「創業天府·菁蓉匯」系列活動100場以上,創新創業生態進一步優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進一步活躍,「創業之城、圓夢之都」,「成都創業、創業都成」的城市品牌更加響亮。

實際上,成都早已在思考這一問題。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唯有不斷激發城市發展內生動力,才能確保城市擁有可持續的發展動能,才能為城市轉型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正因如此,成都堅信,創新驅動發展一定是城市面向未來的核心戰略,也一定是推動城市轉型發展的核心動力。

接下來,在「創業天府」行動計劃2.0版中,成都將更加積極地推動創新創業政策、平台、服務、環境全面提升,在政府推動和市場行動下,提升「菁蓉匯」的品質與實力,加快對創新創業小鎮「菁蓉鎮」的建設,並加強線上「創業天府」雲孵化體系和線下創新要素大市場的建設。

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打造創新創業發展引擎,成都已確定三大抓手——抓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加快建設成都科學城,實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

毫無疑問,在未來的一年裡,將有更多的支持元素加入進來,形成支持創新創業的合力。成都將從政策、組織、法治、服務、輿論等方面出發,為創業提供更好保障。此外,知識產權、人才發展、金融支撐、開放合作四大戰略的提出,使創新創業在成都經濟版圖中的戰略地位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更有利於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的試驗。

這些舉措意味著,在2016年,成都將迎來一個更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吸引更多的國內外創客來到成都做「安逸的蓉漂」,一個最好的創業時代已經來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eby 的頭像
    Feby

    Feby 小日記`❤

    Fe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