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時稱,現在國家已經有很多戰略在向成都傾斜,不排除今後會有更多的戰略政策以國家中心城市的名義讓成都承接。
形成區域龍頭
推動全國經濟均衡發展
NBD: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在經濟發展中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李佐軍:設立國家中心城市可以形成區域性龍頭或增長極,帶動周邊區域發展,進而對全國的經濟產生支撐作用。
從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歷程來看,主要的經濟分量越來越集中在特大城市,或者是由特大城市組成的城市群、城市帶所形成的大區域,比如:日本集中在東京,美國集中在紐約,英國集中在倫敦,法國集中在巴黎等。
NBD:國家中心城市擴容的背景是什麼呢?
李佐軍:首先,這和正在實施的「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有關。其次,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要求,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和未來的國家發展戰略息息相關。更為主要的是,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經濟中心將會更加多元化,把國家中心城市數量適當擴大,也有利於整個國家區域發展更加均衡,通過它們帶動更多地區發展。
輻射周邊多省
成都承接了多個國家戰略
NBD:入選國家中心城市肯定還是有較高的門檻,您認為這些國家中心城市有哪些優勢呢?
李佐軍: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作為第一批國家中心城市,具有比較鮮明的特點,要麼是大江大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區,比如廣州、上海、天津,要麼是當前或歷史上的政治中心。
上述5個城市,除了重慶外,其他城市都處於沿海地區,從區域均衡發展的角度來看,下一步新加入的中西部城市會相對更多一些,這也是必然。中西部城市都在快速發展,比如成都、武漢等,本身的基礎就較好,經濟規模大,區域帶動能力強。考慮到未來更大區域的均衡發展,這些中西部城市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也是順理成章。
NBD: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成都將會發揮怎樣的區域帶動作用呢?
李佐軍:成都無可爭議地是四川的首位城市、中心城市,城市發展很快,首位度還在進一步提高,其帶頭核心作用在不斷加強,從這些年成都在四川的經濟總量中佔比就能看得出來。四川一直在強化成都作為四川經濟的龍頭帶動作用,加上城鎮化本身的規律,四川各方面的人口、生產要素等都在不斷向成都聚集。同時,近年來,成都承接了多個國家戰略,比如國家實施的統籌城鄉發展、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戰略,主要是以成都為著力點和重要支撐。
很顯然,一方面國家已經有很多戰略向成都傾斜,另一方面國家中心城市本身也會享受到一些國家利好政策,也不排除今後還會有更多的戰略政策以國家中心城市的名義讓成都承接。
當然,作為國家中心城市,成都的輻射也不會只限於四川省,還會輻射到四川省周邊的一些地區。總體來說,成都作為西部地區的國家中心城市代表,完全夠資格。
NBD:隨著未來東、中、西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推進,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哪些改變?
李佐軍:首先,國家中心城市會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的總體發展;其次,從結構的角度來看,會帶動區域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和城鎮體系;再次,可以從全國乃至全球吸引更多的要素來支撐整個區域的發展,形成區域性創新中心,促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甚至可以有一些重大的突破性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形態或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