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浪網
引弓
釋義:1.拉弓。2.持弓。謂善於騎射。
例句:「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唐盧綸《塞下曲》
卷首語:
弓者,古代兵器之一,激弦發矢,可以及遠。鋪開中國地圖,將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以線條相連,形若「弓臂」,壯實而厚重,涵蓋了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前沿區域。
如果,我們要為這道弓彎尋找一個最好的支點,我們的視線會很自然往西,再往西,最後落定在一片新的沃土上,她就是成都。
過去依海勃興,區位優勢成就了今天的沿海城市群。如今,隨著世界貿易結構的變化,海陸空並起,西部在區位優勢已可以拉平沿海。
而成都,這座中國西部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枕靠著歐亞大陸,在「一帶一路」和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中,已被歷史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紐約、倫敦、東京……這些國際化大都市憑藉超群的政治、經濟和科技等實力成為全球舞台中的主角,也被視作國家形象的最好名片。
中國早已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寶座,國家中心城市將在參與國際競爭中扮演橋頭堡的角色,成都也正以此為錨。
5月4日發佈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在國家層面首次明確了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帶著國家戰略的期許,這座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又將迎來一次核心功能提升的新機遇。
這也是成都市委書記、市長唐良智看重的一張牌。他強調,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強化擔當意識和使命意識,全力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建設。
「這是個歷史使命和責任。」唐良智曾公開表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需要成都的全體市民、各大高校及大學生一起努力。把成都打造為國家中心城市,這是成都市的中心工作,更是每個成都人的責任。
中心城市既是國內的經濟中心也是通往世界的口岸。海洋貨運主導的國際通聯體系已經生變,鐵路與航空運輸正在崛起,坐擁優質空港與蓉歐快鐵的成都,有著輻射亞歐的區位優勢。
在7月11日召開的成都市委常委(擴大)會議上,唐良智也提出,要以融入「一帶一路」行動為抓手,深入實施國際化城市建設「2025規劃」,加快實施「蓉歐+」戰略,加快建設天府國際機場和空港經濟區,著力打造國際樞紐空港城市、高鐵樞紐城市和區域高速公路樞紐,積極構建通路大格局、開放大格局。唐良智強調,我們一定要為成都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為全省加快實現「兩個跨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定位:東部彎弓西部蓄力
「國家中心城市」的概念,可以追溯至2007年,當時上報國務院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06~2020年)》中有所提及,並指出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金融、貿易、管理、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同時也是發展外向型經濟和推動國際文化交流的對外門戶。
國家中心城市是位於中國城鎮體系中最高位置的城市,雖然數量不會很多,但在全國具備引領、輻射以及集散功能。
業已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四大城市在東部沿海呈「彎弓」之勢,這支利箭可以射多遠則取決於西部內陸的張力。重慶已在數年前由區域中心城市提升至國家中心城市,成都現在也加入其中,成為最頂端的蓄力點,同時也是繼廣州之後的第二個非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
「優化區域發展格局,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快長江經濟帶發展,制定實施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鮮明地看出國家層面對西部發展的戰略支撐與政策傾斜。
一支足球隊中的前鋒不僅需要具備攻城拔寨的得分能力,更要扮演攻擊支點的角色。作為西部經濟大省的首位城市,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意義正在於此。
2015年,成都市經濟總量、消費總量和投資總量這三個彰顯城市家底的重要指標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均居前五之列。
所謂中心城市,必然是物流、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集散便捷的樞紐地區,這在北上廣等中心城市中已經得到充分的實踐。成都不僅是引領西部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更具備了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支撐點和引擎城市的功能。
「十三五」期間,伴隨東中西協調發展的國家大戰略不斷推進,會有更多來自東部的資金、人才等要素資源不斷向西湧入,定位在國家中心城市的成都也是它們最好的落腳地和中轉站。
布局:成渝聯動雙核引領
水漲荷花高。躋身國家中心城市行列,成都劍指國家城市體系中綜合實力最強的「塔尖城市」和「經濟極核」,支撐的塔基則是成渝城市群。
目前國家已經形成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最有希望建成第四個國家級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的經濟總量、密度、綜合競爭能力僅次於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產業體系完備,裝備製造、電子信息、飲料食品和清潔能源等產業在全國具有比較優勢,是西部地區商貿、物流、金融中心和重要國際旅遊目的地。
從經濟地理看,成渝城市群是我國西部少有的經濟相對發達、人口和城鎮分佈密集、綜合實力較強的區域之一,處在國家構建「兩橫三縱」空間開發格局的主軸線上。
就經濟總量而言,成都與重慶具備建設我國內陸地區經濟增長極的良好條件,在此規劃中也將迎來更多聯動。
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副司長陳亞軍是《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的主要起草人。在他眼中,《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定位成都為國家中心城市,就是希望通過成都和重慶兩個國家中心城市的共同引領將成渝城市群建成國家級城市群。
按照國家規劃,成渝雙核的作用在於引領。
如果在成渝兩地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合理引導產業布局,將整個城市群從過去的「單獨建立成都和重慶兩個經濟中心」的階段,向「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發展中小城市群」邁進,那麼成渝城市群就能充分發揮雙引擎帶動和支撐作用,提高一體化發展水平,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
發展:開放高地輻射亞歐
努力將成渝城市群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城市群,這是國家戰略的期許。
本就位於歐亞大陸的幾何中心,成都已具備起點優勢。它是長江經濟帶、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戰略交匯點和國家向西、向南發展的戰略支點,是聯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重要樞紐和「西向開放」的戰略前沿。
作為一個日益崛起和越來越國際化的大都市,成都一直在全球化浪潮中修鍊內功,尋找著自己的定位。
通達是首步。過往全球經濟體的聯繫集中體現在浩瀚大洋中的艘艘巨輪上,現如今,伴隨中國製造業升級與國際運輸結構的重構,陸港與空港地位日益凸顯。
成都歷經多年深耕,已蓄積無數能量。雙流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是中國內地「航空第四城」。到2020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成后,旅客吞吐量將直逼9000萬人次。
2013年開通的蓉歐快鐵有力地突破了成都的地緣制約,開闢出了東進西出、南下北上的對外開放新局面。
世界大舞台,口碑最重要,多年堅持外向型經濟發展使成都的國際影響力始終在西部處於佼佼者地位。近年來,成都舉辦了《財富》全球論壇、世界華商大會等重大盛會,連續5年居「美國企業在中國投資目的地城市排行榜」第一位。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落戶成都的世界500強企業已達271家;截至2015年年底,外國政府獲批在成都設立領事機構達15個。
成都早已踏上成為世界城市網路體系中重要城市的「征程」,成都的願景將變得更加豐富和多元。
按照現有規劃,成都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之路從面向亞歐輻射全國的經濟中心、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中心、廣聚全球資源的對外交往中心、國際知名的文創中心、通達全球的綜合交通樞紐等五方面重點推進,全球化的視野和雄心均已蘊含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