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浪網
7月26日,成都市召開關於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系列新聞發佈的第二場新聞發佈會,此次的主題聚焦「軍民融合」。
加速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是國家賦予四川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最鮮明的任務。作為國家「三線建設」時期的重點城市,以及國家國防工業的主要承載地,經過多年的發展,成都積累了豐厚的軍工資源。國之使命之下,成都將怎樣運用自身的發展基礎、怎樣創新方式,突破個中難點,並形成經驗?
「十三五」末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500億元
新聞發佈會上,成都市經信委總工程師鮮櫻給出了一個「大目標」——力爭在「十三五」末,軍民融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500億元。
據了解,成都目前擁有軍工保密資質的企事業單位318家,數量約佔全省的四分之三,直接或間接參與軍工科研生產配套及服務的企業千家以上,17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則是構成「民參軍」的龐大後備力量。
1500億的目標如何實現?當天,成都發佈了具體路徑——積極推進軍民技術融合、軍民產品融合、軍民資本融合、軍民人才融合「四個融合」,積極構建以航空產業為核心的軍民融合「1+N」產業體系,以及以成都天府新區軍民融合創新產業園為核心的軍民融合「1+N」園區體系。
以「軍民融合十條」破解「積極性不夠」難題
如何解決「軍轉民」動力不足、「民參軍」面臨的體制障礙?
「針對這個問題,成都即將出台《成都市促進軍民融合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簡稱『軍民融合十條』。」鮮櫻介紹,「軍民融合十條」將在引導「民參軍」協同創新、「軍轉民」開放創新、促進資源共建共享、搭建平台和載體、支持創新產品市場開拓、培育融合新動能等10個方面給予政策引導,並設立20億元軍民融合產業基金、1億元專項財政資金。
根據發佈會現場透露的消息,「軍民融合十條」在調動「軍轉民」積極性上,將鼓勵軍民融合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提升軍民融合企業市場化、資產證券化水平,對開放自身重點實驗室、技術服務中心等的軍工企業,成都將予以獎勵。在提升「民參軍」能力上,將對民口企業取得「參軍」相應資質的,給予獎勵。
60億元投資進駐天府新區軍民融合創新產業園
據記者了解到的最新情況,現階段,成都的軍民融合正在加速行動中。
「在軍民融合『1+N』園區體系今年內全部落地」的目標下,成都天府新區軍民融合創新產業園、新都區軍民融合航空產業基地、彭州市軍民融合航空動力產業園、雙流區軍民融合航空產業示範園已經先期啟動並完成布局,高新區、青羊區、金堂縣的航空產業園建設方案也已完成。
同時,成都市承擔的六個省級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建設工作,如飛機整機產業基地、核動力產業基地、中國電科(成都)信息安全產業園基地、「銀河·596」產業基地、西物所雙流基地和航天高技術產業園基地都在有序推進中。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軍民融合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已開始籌建,計劃近期成立。
作為軍民融合「1+N」園區體系的核心,成都天府新區軍民融合創新產業園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目前,一批軍民融合項目已經簽約落戶,總投資約6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