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新聞網

日圓走貶及簽證限制放寬,吸引許多東南亞觀光客;但日本從普遍遭這些國家仇視的對手變成友國,背後因素實為持續的外交努力,企業相互倚賴程度提升、1985年廣場條約效應,以及日本通貨緊縮。

印尼曾於1974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到訪期間爆發反日動亂,該年代並出現泰國抵制日本商品,新加坡、馬來西亞對日本二戰侵略記憶猶新,視日本大量出口商品為「經濟入侵」,激起多項示威抗議。

40年後,許多東南亞國家已對日本改觀。日本外務省訪調顯示,東南亞地區受訪者中有超過90%認為日本是「值得信任」的國家。

今年1至6月,東南亞主要國家赴日觀光旅客人數,比去年同期成長幅度在15%至60%之間。

強化信任的兩大因素是持續的外交努力及民營企業的交流增加,但兩項預期之外的經濟衝擊,對日本形象提升大有助益。

第一項衝擊是1985年廣場條約制定後,日圓走強使日本失去價格優勢,企業因此紛紛將工廠遷至泰國及馬來西亞,對這些國家的都市化大有貢獻,所創造的就業機會也支撐著當地經濟快速成長。

1985年時泰國的名目人均國門生產毛額僅為日本的6.5%,此比率目前已升至15%,新加坡的名目人均GDP則在2000年代後半段超越日本。日本與東南亞國家相互倚賴的程度提升,有助緩解經濟入侵的疑慮。

第二項經濟衝擊是通貨緊縮使物價停滯,同時期東南亞國家的薪資提升,讓日本不再被視為高消費國家。

隨著生活水準差距縮小,這些國家對日本的忌妒與仇視也隨之消退。

擷取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569-1號

預約專線:0800-505-599 

好友人數

 facebook

 

 


youtube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eby 的頭像
    Feby

    Feby 小日記`❤

    Fe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